烟雨的江南,几名翩若惊鸿的女子轻挑慢捻着丝线在如海波平滑的丝绸上来回穿梭。刺绣着一幅幅跃然于薄纱、丝绸间的壮丽景色、秀丽女子、小桥流水人家。苏州两千五百年的苏州文化中,女红们用她们的纤纤玉指、一针一线,绣出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工艺品,让“苏绣”蜚声海外。
“苏绣”被称为针尖上的奇迹,纯手工的苏绣更是一种艺术品。“苏绣是一种心灵艺术”,复杂的工序,很考验女红的眼力、手指灵活、色彩的灵敏度、构图能力。
在春秋时期,苏州美女在学习琴棋书画之余,突发奇想用五彩的丝线把优美的画作绣到衣服、枕套、钱包上。在烟雨朦胧的苏州,婀娜的美女打着油纸伞,绣衣榴裙、黑发如丝、步态袅袅,宛如仙女下凡,让郎君好生欢喜。苏绣的出现,让人对这艺术品惊叹不已,于是乎苏绣便广为流传,闺阁女子纷纷加入女红的阵列,学起工序细腻的刺绣艺术。
苏绣作品针法精细、色彩雅丽、图案灵动,刺绣技巧能够总结为精绝八字“平、光、齐、匀、和、顺、细、密”,若想做好这八字,女红们需孜孜不倦地练习和经验的丰富与积累。上等的苏绣作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才能够绣出细节分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佳作。
唐代时期,苏绣可谓达到了鼎盛,尤其深得后宫佳丽、公主的喜欢。唐朝皇宫奢华荣耀,苏绣的丝线也作了进一步的变化,人们对金丝银线趋之若鹜。深宫丽人穿着苏绣的榴裙衬托得分外娇美,刺绣的图案活灵活现、色彩丰富,在阳光下闪耀夺目。李白对此亦不由着迷,感怀之下吟咏“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
苏绣曾经繁盛一时,全盛之期家家户户养蚕,女人们在家织布刺绣。女红们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刺绣“画作”,把她们一生都献给了苏绣。一幅好的苏绣作品更是要倾注了女红浓浓的深情,才能称得上沈博绝丽。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时代的到来,机器刺绣渐渐取代了传统的纯手工,女红也变得陌生,面临被时代的淘汰的危机,纯手工的苏绣变得凤毛麟角。“娇古苏绣”是现时代的苏绣“记忆”,始终秉承“一针一绣艺,一线一梦境”的理念,其作品由技艺高超的绣娘完成,作品活灵活现,意境深远,文化博远,深得古典苏绣文化的精髓,被苏绣爱好者所称道。